钢材77资讯网

聚焦四大热点话题,百人共话钢构未来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赵萍报道

特约通讯员蓝义高摄影

近日,在安徽马鞍山召开的钢结构建筑全产业链供需对接会上,作为主办单位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特别设置了“点对点对接暨揭榜挂帅式座谈”分组讨论环节,邀请了来自钢铁、钢结构、建筑施工、设计院所、房地产开发、设备供应、金融公司等44家企业的代表近百人围绕钢结构建筑全产业链上的4个焦点话题进行了意见交流、经验分享,汇聚全产业链合力、共谋钢结构发展。

话题一:钢结构建筑用热轧H型钢如何推广应用?

针对这个话题,与会代表从各自企业角度进行了介绍。于钢厂而言,更关注热轧H型钢的批量是否达到排产要求;于设计方而言,更多考虑热轧H型钢的用钢量、成本,以及规格是否满足灵活设计需要;于钢结构加工企业而言,更关注采购周期、加工成本等问题。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钢结构建筑用热轧H型钢存在需求规格多与供应规格少的矛盾、下游需求量小与钢厂排产需求量大的矛盾、要求交货周期短和钢厂排产调度难的矛盾、热轧H型钢成本高与替代产品成本低的矛盾等,此外还存在需求量小而成本高、成本高导致需求量更小的成本和需求之间的恶性循环,更加大了热轧H型钢推广应用的阻力。

针对此,与会代表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政策支持力度要强。与会代表一致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可以从政策方面制定一些强制性标准去推广应用热轧H型钢,如要求建筑中热轧H型钢占比达到10%之类。同时也可以出台一些补偿性鼓励政策,可借鉴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等的成功推广经验做法。

二是多措并举降低成本。一方面,通过使用更高强度的产品来降低钢材用量,从而降低整体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钢厂可探索通过智能化手段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钢厂柔性化、定制化生产,减小热轧H型钢推广应用的阻力。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与会代表提出,产业链利润利益分配要更合理,让全产业链包括业主、设计、总包、施工、钢企等共享降本成果。

三是统一标准、加强规范。热轧H型钢大规模推广的关键是标准化、统一化,但上下游对接不畅通是最大阻力。有代表建议,以作为产业链龙头环节的设计方为源头来推广、采用热轧H型钢,简化设计、统一规则、规范标准,同时要建立集设计需求、采购需求、供应产品规格及产能等为一体的有机结合的信息化平台并不断完善。此外,也有代表建议,针对目前的情况,在生产端,主流产品要坚持标准的热轧H型钢,再通过相关强制性政策尽量减少非标产品,之后再逐步降低热轧H型钢成本,开发与下游需求更适配的产品规格。

四是探索建造新模式。从目前来看,热轧H型钢比焊接H型钢的成本偏高,对于设计方来说,通过焊接可以对各种尺寸随意搭配使用,且目前现有国标是否能满足设计的要求尚待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便涉及到建造新模式的探索。与会代表建议,可使用建造总承包的模式,打通产业链的前后端。也有代表建议,钢企和设计院可建立相关课题联合研发所需产品,并建立数据库,将现有产品和研发的产品等纳入库中并不断完善。

话题二:耐候钢可否解决钢结构建筑防腐难题?

钢结构发展面临防腐油漆涂装环保要求高、水性油漆干燥比较慢的问题。钢企开发的耐候钢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但耐候钢目前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还不太多,且生产方和施工方在耐候钢是否需要刷油漆方面存在分歧。此外,配套耐候钢的焊材、连接螺栓等的使用寿命也须关注。

与会代表介绍,目前,耐候钢推广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成本高,钢结构建筑用耐候钢比普通钢一般要贵1000元/吨左右,使用常规油漆的涂装成本约是300元~500元,且使用耐候钢可以抵多少油漆成本尚需量化,就目前来看仍需优化耐候钢成本。二是耐候钢的推广需要相关实验作为佐证,也需要应用场景做示范,且耗时较长,相关示范项目目前仍在试验期。三是钢结构建筑用耐候钢的相关标准尚待完善,尤其需要细化,如钢混建筑详细规定了抗震钢筋的屈强比、伸长率等性能指标。

基于此,与会代表也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要从耐候钢自身优点去推广应用,如在海洋、北极等对耐候要求较高的环境中去推广应用。二是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强制性推广,通过试点提高市场接受度,走先增量再降本的路子。三是使用其他钢材,如高强不锈钢去替代相关的市场需求。

话题三:如何畅通钢结构产业供应链?

备受钢结构产业链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产业链上下游,即钢企和钢结构设计、施工企业的需求如何精准对接?另一方面,产业链上下游如何进一步加深战略合作,避免出现钢材价格变化过快导致下游钢结构企业利润波动大的情况,同时降低供应链相关环节的成本?

多位与会代表明确表示,建立钢结构产业供应链的初衷是要以各方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前提,核心是缩短周期,提高各环节沟通效率、降低成本。

同时,针对如何畅通钢结构产业供应链,与会代表提出了3点建议。一是建立信息化平台,由统领机构定期公布相关信息,有序衔接设计思路和生产信息,助力钢企、钢结构加工及设计企业等实现产业协同发展。二是探索通过金融方式对冲钢材价格波动,降低对上下游各相关企业的影响,让设计有选用、采购能买到、生产能卖出。三是可通过钢企和钢结构企业签订长期协议或者框架协议,以年度的形式集中采购,并规定价格的浮动范围。

话题四:如何加快推广应用钢结构建筑,特别是钢结构住宅?

钢结构建筑具有轻质、高强、施工速度快等优势,近年来在公共建筑、市政设施等领域的应用已具规模,但钢结构住宅目前的推广应用进展缓慢。多位与会代表反映,钢结构住宅在技术、质量等方面与钢混结构、PC结构相比没有明显差距,且在施工效率、得房率、室内格局灵活调整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同时,在当前“双碳”背景下,钢结构住宅具有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优势。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

钢结构住宅推广进展缓慢的原因是,现有政策体系不完善、成本优势不足和消费者接受度低等。基于此,与会代表建议,目前可先从钢结构自身优点去推广应用,如钢结构具有跨度大、抗震性能好、可回收利用等优点,可以在大跨度结构场馆、高层超高层建筑、市政桥梁、保障房及城市更新等场景去推广应用,并通过发挥政策引导支持作用和建设示范工程并加强宣传来改善。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钢结构住宅是能够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

最新相关

制氢、储氢,全球"拾慧"

近日,乌拉圭公布首个绿氢工厂项目计划,该工厂将耗资3800万美元,位于乌拉圭西南部里奥内格罗省首府弗雷本托斯市,预计于2026年开始运营。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8000块太阳能电池板、1个每小时可生...

大咖纵论钢铁产业链"破局"之道

大咖纵论钢铁产业链"破局"之道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 熊余平 徐可可 报道面对当前严峻形势,钢铁产业链企业如何破局,找到生存与发展的新路径?10月30日,以"破局·行动·实战"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钢铁流通促进大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