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3年5月生效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从2026年起,14种出口到欧盟的铝产品将被征收碳关税。2023年,我国对欧盟出口的铝产品总量为68.9万吨。按此出口量推算,每年将产生约4.5亿欧元的碳关税,给我国的铝产品出口带来严峻挑战。
河南是我国铝产品出口大省,约占国内出口总量的15%。在铝行业的产业链中,电解铝排放占比最高。河南电解铝生产主要依赖煤电,碳排放强度高,因此该省的铝产品出口将承受更大的碳关税压力。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与行业智库的合作研究(以下简称合作研究)认为,为了满足国内“双碳”目标的要求,同时减少CBAM带来的成本压力,河南应推动铝行业从生产能源密集型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进一步压缩氧化铝产能,提高绿电在电解铝生产中的占比,完善再生铝“回收-加工”产业链,推进精深加工,构筑铝行业的竞争新优势。
1.发展现状
河南是我国铝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依托本地铝土矿资源,河南建立了包括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电解铝、铝产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河南电解铝主要依靠自备电厂,单位排放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6倍,比清洁能源富集的云南高近20倍。2018年以来,河南逐步将电解铝产能向云南、四川等清洁能源富集地区转移,行业碳排放总量下降幅度明显。行业排放的最大头电解铝的产能已基本调整到位。
2.面临的挑战
氧化铝:
*制约因素:国内铝土矿品位下降,且环保要求趋严,因此开采量减少,矿石价格大幅上涨。部分氧化铝厂被迫采用进口铝土矿。但河南远离港口,使用进口矿的成本远高于沿海地区。
电解铝:
*制约因素:电力是最主要的成本项,占总成本比重接近40%。河南可再生能源禀赋不足,且电价一直处于国内较高水平。
铝材加工:
*制约因素:河南铝材加工行业总体处于国内中游水平,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多数企业采用国产或者自行组装加工设备,短生产工艺流程企业数量偏多,具有高精加工能力的企业较少。
设备技术含量不高造成河南铝材加工产品的中低端化。当地的精深加工刚刚起步。未来铝材加工产品可以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高端装备、汽车、精密电子等领域延伸,实现产品高端化。
3.政策建议
为保持河南铝行业利润的增长,同时减少碳排放,提高铝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合作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进一步压缩氧化铝产能。氧化铝行业竞争加剧,同时面临越来越多的环境和资源约束。未来行业发展重心将向西南及海外转移,河南氧化铝产能应酌情削减或关闭。
*优化铝行业能源结构。电解铝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也是保持铝行业上下游合理配套的基本要素。如果放弃电解铝、走纯加工路线,有可能影响产业长期稳定发展。政府应帮助企业降低生产运营成本,防止电解铝产能进一步流失;同时加快电能替代,鼓励企业和园区开展分布式风能和光伏发电,推广多元储能设施建设,推广高效热泵技术,优化铝行业的能源结构,提升清洁能源尤其是绿电的占比。
*完善再生铝“回收-加工”产业链条。随着电解铝产业的外移,河南作为铝加工产业的聚集区,有回收再生铝的基础。
*推进精深加工,构筑铝行业的竞争新优势。下游铝产品生产向交通用铝和建筑用铝两个方面延伸,健全铝行业产业链条;加快航空航天等高端铝合金研发生产,补齐高端用铝链条;发展电力行业用铝和食药包装用铝等高附加值产品,提升其他用铝链条的产业附加值。
4.情景预测
合作研究预测,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能源结构、延伸产业链和末端治理等措施,河南铝行业不仅有望实现大幅度的减排,还能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当地空气质量。以省会郑州为例,综合考虑铝行业下游需求、产品供给和能源消费三个因素,通过以上措施,预计郑州市铝行业2030年碳排放量将比2020年下降79.3%,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也将超过60%。(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冷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