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精心打造中国高铁、地铁"名牌跑鞋"--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宝武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协调员沈飞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章利军通讯员许然报道

图为沈飞正在调试机床参数。(骆杨摄)

第一季度,中国宝武马钢自主研发制造的时速350公里高铁车轮获得中车主机厂订单,即将在“复兴号”动车组上实现整车装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80公里B型地铁车辆用弹性车轮首次在安徽省合肥地铁装车试用,填补了国内踏面制动弹性车轮的技术空白……在马钢推进高铁车轮国产化取得关键性进展和降低地铁车轮噪声、延长地铁车轮使用寿命等项目攻关中,都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宝武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马钢交材)沈飞及其团队的有力身影。

现年44岁的沈飞,是马钢交材车轮车轴厂的一名生产协调员,同时也是一名中共党员,他在轨道交通行业从事数控加工工作已有26年的时间。今年“五一”前夕,《中国冶金报》记者在“沈飞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看到一个透明的陈列柜,里面整齐摆放着“安徽省技术能手”、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证书。工作人员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现在的沈飞是安徽省马鞍山市首席技师,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马鞍山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安徽省首届江淮名匠的获得者,安徽省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数控专业“特聘教授”。

1995年,沈飞从马钢技校毕业后进入马钢工作,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机械加工工作。他先后在普通卧车、立车、数控车、数控铣和车铣复合中心工作,拥有高超的机械加工技能,参加过多次比赛,是一名经历过大赛历练和检验的数控加工方面的全能型人才。

带领团队攻克了国产时速350公里“复兴号”高铁车轮机加工难题,有力促进了国产化高铁车轮的批量生产;参与世界最大轴重45吨轴重重载车轮等重点项目的加工技术攻关;带领团队取得一系列国家级QC成果……近年来,作为安徽省、马鞍山市两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沈飞始终注重创新与实践,实践再创新。近5年,他已取得创新成果27余项,其中有3项设计已取得专利授权,另有多项专利正在审核中。这些创新成果不仅解决了许多现场问题,还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工作中,沈飞特别注重将先进的技术引入传统的机械加工行业中,用智慧制造提升产品竞争力。2019年,沈飞创新团队利用智能测量技术成功解决了锥孔加工的技术难题,加工多个型号高精度锥孔地铁车轮超2000件,为单位新增产值百万元。

2018年以前,马钢并没有制造绿色低噪弹性车轮的经验,面临国内地铁市场被海外替代的风险,沈飞创新团队开展了弹性车轮的生产攻关。经过不间断的反复试验,当年10月份,沈飞创新团队负责现场实施的安徽省重大专项弹性车轮项目通过了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现场审核,使马钢拥有了这一新品车轮的综合加工能力。如今,马钢弹性车轮产品已远销法国、土耳其等多个国家,成为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重要供应商。截至2021年底,马钢已完成弹性车轮加工超7000件。

2018年,马钢交材南区设备搬迁。那段时间,沈飞不分昼夜地陪同安装人员进行调试,经常白班、小夜班连轴转。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注油孔角度的算法与软件的算法不一致。面对难题,沈飞亲自拿实物车轮进行推演,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在他们的努力下,一个个难题被破解,经过无数次的演算,最终找到了合适的算法转换关系。

沈飞结合多年的理论钻研和实践经验,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数控加工人才培养方法。为了提高车轮加工岗位员工的技能水平,在马钢和马钢交材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沈飞牵头与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下称安冶院)沟通,把安冶院的实训中心作为马钢交材的外部实训基地。依托安冶院的数控设备,沈飞结合企业每年进行的技能竞赛开展技能培训,经过多年的培训,马钢交材员工的数控技能明显提升。截至2021年底,沈飞已承担数控技能人才培训超过710人次。

在服务企业的同时,沈飞还积极承担由政府牵头的社会人才培养计划,参与安徽省职业类高校规划教材的编写,协助马鞍山市人社局为地方企业培养中高级工60多人、鉴定技能人才820人次。

沈飞用自己的坚守与担当,书写着对车轮事业的热爱,在技能人才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挑战新高度,实现爱岗敬业、技能报国的初心。

最新相关

制氢、储氢,全球"拾慧"

近日,乌拉圭公布首个绿氢工厂项目计划,该工厂将耗资3800万美元,位于乌拉圭西南部里奥内格罗省首府弗雷本托斯市,预计于2026年开始运营。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8000块太阳能电池板、1个每小时可生...

大咖纵论钢铁产业链"破局"之道

大咖纵论钢铁产业链"破局"之道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 熊余平 徐可可 报道面对当前严峻形势,钢铁产业链企业如何破局,找到生存与发展的新路径?10月30日,以"破局·行动·实战"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钢铁流通促进大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