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这个"圈",够飒! --山冶设计着力构建工程技术服务生态圈的故事

本报通讯员赵腾高峰魏淑超

“这个‘圈’,够飒!”12月1日,在山冶设计周五晨会上,一位部门负责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勾起了无数山冶设计人的回忆。

这个“圈”是指工程技术服务生态圈。一年多来,山冶设计围绕立“圈”、拓“圈”、护“圈”,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设计生产有序稳定,总承包项目顺利推进,客户服务日臻完善,干事创业激情持续释放,前十一个月超额完成全年新签合同目标,生产经营不断取得突破。

围绕这个“圈”,一段段温暖的故事蔓延开来……

立圈:机制建

构建工程技术服务生态圈。山冶设计在工程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和项目建设过程中,与客户、设备和材料供应商、施工安装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参与方相互合作,通过共同创造价值组成利益共同体。

从一开始,山冶设计领导班子就达成共识,“创新体制机制,与公司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在意识形态、执行操作、过程跟踪、问题反馈等层面谋求新突破。”在此基础上,选择产城融合、钢铁行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等几个关键方向,让“圈”的构建更加丰富、立体、多元,更加贴近现场、贴近客户。

山冶设计还创新和提升运作模式,建立工程建设智能平台、供应商智能合作平台、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工程数字化服务平台、企业品牌文化建设平台“五个平台”,将生态圈的内容进一步延展。同时,他们从组织机构建设、企业文化、品牌宣传、技术研发及创新、人才培养、财务管理、投融资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管理等各方面,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和完善。

山冶设计各部门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开展工作,使工程技术服务生态圈的内容更丰满、更具针对性。山冶设计市场部牵头组织公司各分院、分公司、事业部等营销部门,发挥公司特色技术优势,建立和维护好公司与平台上游客户、下游供应商的友好合作关系;项目管理分公司建立和完善供应商管理和评价体系,择优选择供应商,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公司经营效益;科技部致力于推进公司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工程数字化中心做好工程数字化技术推广和应用;办公室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抓手提高公司品牌影响力;公司其他各部门拾遗补缺,找好角色定位,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据山冶设计副院长兼规划发展部部长马相东介绍,公司与外部参与方共同组成大“生态圈”,公司内部各部门、子公司开展具体业务,与外部参与方组成小“生态圈”,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成就,提升了企业整体凝聚力、战斗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拓圈:项目增

“山冶设计的焦炉智能、环保,服务也是一流的。”负责河南利源焦炉项目的某业主说,“大型捣固焦炉的装煤环保问题一直是企业生产的难题,山冶设计的焦炉真正做到了无烟装煤”,每当有焦化的同行去考察,他们都会这么对同行介绍。

河南利源焦化项目2×60孔6.25米捣固焦炉,是山冶设计第一套大型捣固焦炉及焦化全流程设计项目。2020年初,凭借环保技术国内领先、成本较低、服务人性化等优势,山冶设计与河南利源签订了6.25米捣固焦炉及备煤输焦、煤气净化系统设计合同。目前,该项目已经顺利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觉得好,才会推荐给我们的客户,资源共享嘛!”作为山冶设计的合作伙伴,只要是和焦炉相关的项目,业主走到哪,就把山冶设计宣传推介到哪。

签订合同只是合作的开始,山冶设计还会派专职负责人对服务企业开展人员培训、技术指导、项目升级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并在项目建成后时刻保持沟通,确保售后无忧。很多山冶设计服务过的客户纷纷表示:“选择山冶设计,就是选择了放心,把项目交到他们手上,心里很踏实。”

山冶设计在与河北新兴铸管合作过程中,全方位开展“量身定制”,创新开发国内首个6.73米捣固焦炉,不但技术可靠、先进,而且确保10年不落后。目前,双方正致力于绿色低碳焦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共同为我国焦化事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山冶设计焦化项目部主任李俊玲告诉笔者,在工程技术服务生态圈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推介,打破了原来合作过程中一味压低成本的弊端,形成了行业间难能可贵的忠诚、信任和共赢文化,使合作更持久、更持续、更健康。

今年以来,山冶设计负责的湘钢焦炉和新兴铸管焦炉已经出焦、邯钢1号和2号3700立方米高炉基础完成、柳钢和太钢热风炉新项目开始执行以及河北新彭楠、山西盛隆、云南云煤集团、石横老区改造等一大批节能减排项目进展顺利……在与客户的融洽交流中和在服务客户的极力推介中,山冶设计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核心技术竞争力也越来越大,高炉热风炉加热炉烟气脱硫技术、大型捣固焦炉技术等在行业内独树一帜、处于领先地位。今年5月份,山冶设计还被评选为2021年度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

护圈:全员上

“在这个‘圈’里,超级享受”“强大的‘圈’文化,带动自身硬实力的提升”“这个‘圈’,够飒!我看到了公司更美好的发展前景”……11月30日,一场以“构建工程技术服务生态圈带来的变化”为主题的专题头脑风暴会在山冶设计总部办公楼举行,干部职工积极踊跃分享一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悟。

“‘生态圈’带来了健康有序的行业生态,跨界融合多了起来,上下游产业链体系更加健全,公司价值创造的能力更强了。”山冶设计副总经理宋志顺表示,自己“圈”的意识更强了,大局观、价值观和利益观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通过亲身参与项目、现场沟通、现场解决问题,河南利源项目主设计师马俊生变得更加成熟,但内心又多了一丝担忧:自身出现了能力恐慌,除了设计方面,还要在营销、技术、客户服务等方面强化学习,更加适应“生态圈”的要求。

通过构建工程技术服务生态圈,越来越多的干部职工“圈”的意识更强了,服务客户更注重细节、技术领域多问几个为什么、市场拓展多一些拼劲和韧劲、以团队利益为重等新气象层出不穷,“一专多能”的多面手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不断汇聚起山冶设计一站式、全流程、绿色智能和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相信随着工程技术服务生态圈的全面构建,山冶设计全流程、全专业、全产业链服务模式的创新将会更快、更扎实,也一定能在更好服务山钢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促进企业和社会协同发展。

《中国冶金报》(2021年12月21日05版五版)

最新相关

制氢、储氢,全球"拾慧"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李希雯 刘宜宸近日,乌拉圭公布首个绿氢工厂项目计划,该工厂将耗资3800万美元,位于乌拉圭西南部里奥内格罗省首府弗雷本托斯市,预计于2026年开始运营。该项目建设内容...

如何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本报记者 朱晓波10月16日,2024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本次会议主题为"以经济手段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从市场机制、资金机制等...

天津分布式电源"四可"功能要求出台

本报讯 为适应天津市北部地区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发展需要,支撑打造高承载新型配电网,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日前,天津市蓟州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国网天津蓟州公司联合印发《关于进一...

有成效、有挑战、有方向

本报记者 贾林海"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是'以高水平保护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案例,遵循了科学规律,创新了工作模式,积累了好的经验。"日前,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节能环保工作委员会2024年年会上,...